南水北调河南段如何成为贯通古今的文脉?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家万户中。你可能不知道,这条渠不仅为京津人民送去一渠清泉,在长达731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段建设中,共抢救保护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它们用自己独特的颜色、材质和形状,讲述属于它们那个时代的河南故事。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陈列在河南多地博物馆里的南水北调建设中发掘的文物,受到了不少关注。
长达731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段纵贯古代中原核心区域
河南历史悠久,自旧石器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活动,且长期以来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四席,可以形象地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悠久的历史留存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河南的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境内长731公里,从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自南向北,穿过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的32个县市、区,纵贯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区域,文物点非常密集,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融汇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古代文明的锦带。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河南省组织力量对沿线8座城市369处文物点进行保护,考古发掘总面积达92万平方米,获取各种文物10万余件。
据悉,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建设中发现的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岸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
胡庄墓地、荥阳娘娘寨遗址等6个项目先后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荣获的全国南水北调文物保项目的80%以上。
“在淹没区和总干渠沿线及其附近分布的众多文物点,既有旧石器时代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迹,也有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更有内涵丰富的反映不同文化风格及其交融过程的历史时期城址、墓葬群、古代建筑、石刻艺术等,形成了一条极为难得的融合各个文化发展时期和各种文化因素的古代文化廊道。”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张玉霞看来,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与发掘,无疑大大强化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沿线建起系列南水北调主题博物馆 展现中华民族厚重历史文脉
记者梳理发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的城市也建起了南水北调主题博物馆,展示考古发掘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2021年5月,郑州博物院对在丹江口库区及干渠沿线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地市出土的300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了集中展出,文物种类非常丰富,文物的年代则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和渠首所在地,存在大量地上地下文物,文物保护工作者紧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期要求,抢救性发掘,搬迁了一大批珍贵文物。2021年10月1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博物馆揭牌暨《渠首遗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仪式在南阳市博物馆举行。展览以文物保护的成果为重点,展示了南阳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遗址、墓葬、地面文物等的保护、发掘和研究成果。
2021年7月1日,位于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的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试开馆,该馆成为展示南水北调建设历程、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成为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文化传播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宣传、推介南水北调精神和文化,推进河南省乃至全国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
“这些以南水北调建设设立的博物馆作为专题博物馆,集中地收藏、展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考古收获和文物保护情况,改变因行政区划、属地管理等带来的零打碎敲式的宣传展示,在文物藏品数量、质量上形成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深刻地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实现博物馆收藏、宣传、展示、教育、研究等多方面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文脉。”张玉霞表示,这些主题展览增强了自信,展现了河南人民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工程的圆满完成做出的积极贡献。
南水北调河南段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更是成为了一条文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这其中既有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又有对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说,南水北调河南段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更是成为了一条文脉。”张玉霞认为,从流经地域角度看,南水北调河南段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从南阳盆地途经豫中地区,沿太行山东麓北行,流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省辖市,纵贯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区域。
从文化链接角度看,南水北调河南段连接着楚文化、夏文化、商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同时又广泛涉及到从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各个文化阶段,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融汇各个发展时期的古代文明锦带。
“荥阳薛村遗址,对探讨夏商文化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科研价值;鹤壁刘庄遗址发现的先商时期排列规律、分布密集的墓葬群,填补了先商时期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安阳固岸墓地第一次发现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东魏时期围屏石榻,以及大量北齐时期瓷器,是研究北朝时期丧葬习俗、白瓷黑瓷起源等课题的重要资料;卫辉大司马墓地,为研究我国隋唐时期的官吏体制和社会繁盛提供了新的证据。”张玉霞说。
“从弘扬中华文化角度看,南水北调河南段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张玉霞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发现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更好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文化融合提供了许多新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王韶卿)
郑州管城区、二七区今天开展核酸检测,最全采样点看这里
今天(5月18日)郑州市管城区7:00—17:00二七区9:00—16:00开展核酸检测管城回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在全区范围开展新冠病
2022-05-19郑州发布99号通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封控管控区域的通告(2022年99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自5月18日
2022-05-195月17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5月17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郑州市3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在郑州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郑州市6例
2022-05-19【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锁定“云游麦田里的博物馆”直播,探寻最早中国
黄河孕育华夏,麦穗延续苍生,文物折射历史,历史照亮未来。看直播 抽门票为全面展示郑州城市魅力,深入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体
2022-05-19郑州约谈百果园郑州地区负责人
今日记者获悉,针对近期成都、武汉相继曝出百果园销售腐败变质水果切盘的负面新闻,为全面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05-19全力备汛!郑州94支队伍10313人集结到位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郑州市2022年城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郑州市组建了94支共10313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目前,这些队伍正在全力备汛。据
2022-05-19【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四大文旅集团入榜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
2022年5月16日,迈点研究院发布《2022年4月中国文旅业发展报告》,河南省的四个知名文旅集团,银基文旅集团、建业文旅、洛阳文旅集团、河南
2022-05-19图集|来自郑州五月的浪漫,闯入莫奈的花园
遇见郑州五月的浪漫,走进这片虞美人和矢车菊的花海,彷佛置身于莫奈的花园。色彩缤纷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步入童话般的世界。
2022-05-19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 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25日
5月17日上午,《2022年郑州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发布,今年,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普通中专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至25
2022-05-19援沪情深!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今日胜利休舱
休舱啦,胜利啦。5月17日上午,随着最后46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舱,由河南、内蒙两省援沪医疗队先后托管的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正式闭舱。上海
2022-05-19X 关闭
X 关闭